随州市蓝天心理咨询中心(0722--3229196

地址:随州市曾都区白云大道御山墅18号一单元1802室

仙桃市心悦蓝天心理咨询中心(15392808530

地址:仙桃市上苑一品4号楼2501室

咨询QQ:353638566 553423954

网站地址:www.hbszlantian.com 

邮政编码:441300

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90后高中生心理现状、障碍成因及应对策略(二)

90后高中生心理现状、障碍成因及应对策略(二)

五、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界定心理健康的原则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心理健康概念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强调: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概括的讲,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除了明确健康的概念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正常的智力
  正常的智力是高中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高中生智力正常发展的标准是:
  乐于学习、工作,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努力获得优良成绩;否则,纵然智商在正常以上,也不能视为心理健康。
  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 健康的情绪
  良好、稳定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高中生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反应恰如其分,强度适中,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 积极的意志品质
  主要表现为行动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学习生活中有自觉的目的性,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较合理的反应方式,主动克服困难。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适度的反应
  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
  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5. 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其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和完善自我,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自轻自贱、自惭形秽,而是言行一致,所想的、说的、做的是统一的。
  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
  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
  6. 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健康心理的高中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
  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
  7.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使自己的信念、目标、行为与时代合拍,与社会要求吻合,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要求、他人利益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计划,以保持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8. 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合的心理和行为。
  他们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六、高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
  通俗地讲,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正常的智力水平,不能够了解自己,不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不善于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适应环境,不能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这时就可以表明他(她)一定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类型
  1、有轻微心理失调。
  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2、有轻度心理疾病。
  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06年曾某跳楼事件(死亡类电子游戏,几条命,断头话,欲跳未跳,黑钱),《长江商报》有报道。
  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05年一学生有狂想症表现(其姐跳楼,亢奋多话,借钱),06年张姓同学(三个姐姐,独子,老师挨批,狂躁不逊,谩骂师生,问诊心理医生,跳楼害师,心理变态)均因病情较重,不得不离开学校。
  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三)高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心理学家按心理表现形态,将高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分为十个类别:
  1.狭隘。
  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喜欢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喜欢钻牛角尖。马加爵事件的起因就是源于狭隘引发的恶意报复。
  2.抑郁。
  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属心理障碍。患者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狂躁。
  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
  4.恐惧。
  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高中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听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引起惴惴不安。极端时,有可能自残、自杀。如本市早些年一所高中男生因怀疑自已患有家族型疾病而投水自杀,另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因有考试恐惧症怀揣日记本在泵站河投水自杀,更早一些年,一名复读生在人民医院跳楼身亡。

        5.神经过敏。
  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不但不能专注于学习,而且过分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6.过度激动。
  这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7.无动于衷。
  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8.报复情绪。
  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天门市那名高中生杀死老师就是源自狭隘猜忌而引发的报复。
  9.怯懦。
  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怯懦与自卑心理相联,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高中部分女生表现更突出一些。
  10.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得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鬼、偷盗、抽烟、酗酒等等。有时明知不对,就是不改,一种囿于习惯的适意感受使其缺乏自制能力。上述所列,是在高中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例如前几年本市一所高中男女学生晚自习前酗酒,造成女生身亡的事件。再就是网瘾,明知不对,但难以自律。
  教育专家根据高中生心理表现缘起,将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分为四个方面: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高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课程表: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星期日快乐单身汉。教育部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高中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一家市级医院儿科主任在对43例中小学生服安定片事件分析后发现: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怕父母打骂的占34.88%,受到教师、家长批评的占23.66%,父母不和、离婚的占25.38%,早恋失败或被人发现的占6.98%。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焦虑已成为中学生较大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但高中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不同于小学生和大学生,呈现以下3个特点:一是中学生在老师要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同时期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和抚慰,同时又反对刻板的和婆婆妈妈的教育,力图自我教育与管理,也反对老师对自己的冷漠放任不管不问;二是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地位进一步下降,不再像小学那样将老师看成绝对的权威,而更多把老师看作获得知识技能的辅助力量,老师的奖励和惩罚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三是中学生开始用分析的眼光看待老师的言行,对老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常用理想化的标准来比较和批判现实中所接触的老师,这些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对喜欢的老师更加亲近,对不喜欢的老师愈加疏远,甚至因为讨厌老师而放弃该科目学习。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据报道:2008年10月,天门市育贤外国语学校一高三学生因怀疑班主任讲自己坏话被复读班退回,杀死到寝室查夜的老师。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老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不管是与父母、老师,还是和同学处理关系,都必须逐步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彼此尊重、换位思考,“一分为二”看问题等原则,处理好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需要注意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的结果,单方面的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是没有效果的,而且人际关系也是变化发展的,如友谊、信任的产生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学生“四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有的学校标语: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三)青春期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高中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矫正,可能形成自闭的性格。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高中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高中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高中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在青春期当中,学生经历从青春初期疏远异性的否定期(小学)→向往成年异性的牛犊恋期(初中)→青春中期积极接近异性的狂热期(高中)→青春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时期。处于初中、高中阶段的男孩女孩对异性非常敏感,特别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男孩女孩非常愿意接近异性,但是不懂得如何才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独生子女综合症的表现之一),因此而困惑,容易导致两个极端:有的因为不懂异性交往的技巧,而害怕接近异性,逃避接近异性;而有的和异性交往过于频繁,把握不好尺度,甚至对对方和自己造成伤害。
  (四)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高中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七、高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学生处于发育第二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叠出,因此,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概括地说,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观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中国心理健康量表》研究小组分析十六岁左右形成的心理“谷底”成因时指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亲子关系质量、家庭结构和学校教育质量。“与父母相处得好”的青少年在自我体验、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方面好于其他青少年。双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的青少年。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普通中学或职业中学的学生。
  (一)从生理、心理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中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高中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高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自己又无法自我调节,从而产生挫折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于预测,而且他们的情感周期没有规律,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
  2、高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增强,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阅历不足,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高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神经系统都较脆弱,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造成心理障碍。
  3、高中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遇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心理学上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高中学生在生理上迅速产生剧变,与成人接近,而在心理上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就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如,一个微笑会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一个侧目会使情绪低迷,辗转反侧。然而他们内心的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平静;他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和诱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
  有人将上述高中生心理障碍表现归纳为“七自”:品德上缺乏自修,心态上缺乏自强,知识上不善自学,行动上不能自律,生活上不能自理,情感上难以自控,评价上很少自省。
  (二)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长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态度和教育方法,都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和谐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样的家庭只占了极少数。更多的是专制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如若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轻者怒骂重者殴打,易造成孩子孤僻、专横和反社会的性格。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诸如被抛弃感、愤怒感、敌视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家长不管的例子(1991年一女生随老师私奔,1998年一男生夜不归宿被杀),管而不当的例子:毕业于我们实验中学,后来在综合高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一名T同学。其父是我的南街街坊,几年间,我遇到三次。一次是孩子在实验中学犯错后家长“护江”(袒护),责怪老师过于严厉;第二次是在北街餐馆,花钱处理完孩子参与群殴后的侥幸;第三次是在街上,孩子意外死亡后的无助。——家长是爱孩子的,但爱的方式不对,收获的是苦果。
  2、高中教育是学生进入高校或社会的最后阶段,竞争氛围浓厚,形势严峻。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接踵而至,学生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症状。综合高中是介于普通高中教育(升学预备性)和职业高中教育(就业预备性)之间的一种教育模式。而进入综合高中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水平低于普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意志力薄弱、自卑、习惯不良、做事冲动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些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导致这些问题的延续和恶化。更为严重的是,高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表现有相互影响的趋势。
  3、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如学校排名、邻里议论、、家长失望等),对高中学生均会产生很大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发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或表现异常。